数学与统计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院系概况 | 教育教学 | 专业建设 | 学科建设 | 党建工作 | 团学工作 | 招生就业 | 实践教学 | 学科竞赛 | 校友会 | 资料下载 | 学校首页
资料下载
 教学科研文档 
 学生常用文档 
当前位置: 首页>>资料下载>>数学文摘>>正文
 
“无理数”的由来
2013-02-28 09:02   审核人:

“无理数”的由来

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Hippasus)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希勃索斯因此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竞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

毕氏弟子的发现,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有理数系的缺陷,证明它不能同连续的无限直线同等看待,有理数并没有布满数轴上的点,在数轴上存在着不能用有理数表示的“孔隙”。而这种“孔隙”经后人证明简直多得“不可胜数”。于是,古希腊人把有理数视为连续衔接的那种算术连续统的设想彻底地破灭了。不可公度量的发现连同著名的芝诺悖论一同被称为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对以后2000多年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人们从依靠直觉、经验而转向依靠证明,推动了公理几何学与逻辑学的发展,并且孕育了微积分的思想萌芽。

不可通约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坛,得不到正确的解释,两个不可通约的比值也一直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数。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之为“无理的数”,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之为“不可名状”的数。

然而,真理毕竟是淹没不了的,毕氏学派抹杀真理才是“无理”。人们为了纪念希勃索斯这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可敬学者,就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这便是“无理数”的由来.

2012-06-11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7-2014 http://sx.x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乡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

地址:河南省 新乡市 金穗大道东段 新乡学院 A-03#楼3楼  电话:0373-3683022、3682617、3682767  邮编:453003  Email:xxxysx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