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4篇重要文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2018年5月18日)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5月18日)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2019年4月28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2019年9月18日)
二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刊于《求是》杂志2019年第3期)。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文,正是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科学概括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
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这“六项原则”是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球共赢观的集大成,深刻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是认识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严密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
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好生态文明,首要的是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核心,也是根本。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不能与自然相对立,不能妄图去统治、征服自然,而要与之和谐共处。
关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实质上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总书记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一科学理念,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关于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理念源自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源自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总书记深情地说,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
关于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深化了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规律的认识。总书记用“命脉”把人与山水林田湖草连在一起,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一体性关系:“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关于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这为我们划出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不可逾越的底线。
关于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三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文,也是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
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这“五个体系”全面界定了生态文明体系的基本框架,是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实践的战略安排。这“五个体系”建设,相辅相成,既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之策,也是最终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指引。
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围绕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绿生活进一步指出了推动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
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打几场标志性重大战役,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边打边防,减存量,防增量。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向改革要成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必须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提高治理水平,需要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近代以来,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人类日益深刻认识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
中华民族素来有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主张道法自然、顺天量地、应时取宜、节用御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总书记在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刻阐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提出“五个追求”的行动倡议,向世界传递中国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发出全球携手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的中国邀约。
“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总书记指出,无序开发、粗暴掠夺,人类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合理利用、友好保护,人类必将获得大自然的慷慨回报。
“我们应该追求绿色发展繁荣。”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总书记指出,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
“我们应该追求科学治理精神。”总书记指出,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
“我们应该追求携手合作应对。”总书记指出,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五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讲话刊于《求是》杂志2019年第20期)。
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豪情满怀地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同时,也直指黄河的种种近忧、隐患。
黄河流域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观制约,也有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这一系列问题该如何破解?一段时间以来,总书记一直在思考。“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就是总书记深思熟虑后的大思路。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第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如何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书记给出了鲜明指引:从黄河生态系统这一有机整体出发,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分类施策。
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第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黄河为害,害在泥沙。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
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第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
如何用出最大效益,里面大有学问。对此,总书记从两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不然最后只能“嚼干馍”了。另一方面,要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切实改变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和浪费的问题。要大力推进农业节水,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做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文章,必须把黄河流域发展的内涵搞清楚,找对路子,不能一说发展,就“捡进筐里都是菜”。黄河流域各地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条件各不相同,要发挥好各自比较优势,不能都搞成一个模式。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确定了“24字”方针: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第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总书记明确要求,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既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又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
第十四专题《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一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军陆战队视察,强调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备战打仗上,保持高度戒备状态。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狠抓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重要位置,付出艰苦努力,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开创了强军事业新局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四专题围绕“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一主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3篇重要文章:
《全面加强新时代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2018年8月17日)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2018年11月13日)
《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2019年1月4日)
二
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2018年8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加强新时代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一文是这次讲话的要点。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我军建设发展的关键,关系强军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加强新时代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强国强军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坚持从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军队,特别是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狠抓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做到了6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坚持以理论武装凝心聚魂,坚持把党组织搞坚强,坚持贯彻军队好干部标准,坚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带领全军寻根溯源、革弊鼎新,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发生全面深刻变化,为强军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指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下大气力解决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存在的矛盾问题和短板弱项,把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抓得更紧更实,把我军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总书记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武装官兵;落实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健全党领导军队的制度体系。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军队强。总书记要求,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适应改革后的新体制新职能,把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军级以上高层党委在我军党的组织体系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总书记要求,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念,提升政治能力,确保政治过硬。高层党委要抓备战打仗,提高战略谋划能力、真打实备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科学管理能力、狠抓落实能力。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人才资源是强军兴军的宝贵战略资源。总书记指出,要把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力集聚矢志强军打赢的各方面优秀人才。
总书记强调,反腐败斗争必须坚定不移抓下去,不会变风转向。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深入推进我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特别提到了2014年10月30日至31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总书记在这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一部分,以《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为题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三
2018年11月13日至14日,中央军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一文是这次讲话的要点。
军事政策制度调节军事关系、规范军事实践、保障军事发展,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党的历史使命、人民军队担负的职责任务,根据建军治军特点规律和实践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军事政策制度,为人民军队永葆性质和宗旨、提高打赢能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解决军事政策制度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释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效能,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掌握军事竞争和战争主动权,迫切需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要求,对军事政策制度进行系统、深入改革。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指出,军事政策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以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为指向,以战斗力为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以调动军事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系统谋划、前瞻设计,创新发展、整体重塑,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有力政策制度保障。
总书记对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深化我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重塑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推进军事管理政策制度改革。
总书记强调,全军要把落实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周密组织实施,有力有序推进。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是军地双方的共同任务,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军队改革,落实好担负的改革任务,形成军地合力的良好局面。
四
2019年1月4日,中央军委军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一文是这次讲话的要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军事任务,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审时度势、统揽全局,带领全军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军事工作在斗争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取得许多标志性、开创性、历史性重大成就。全军以坚定意志品质、灵活战略策略、有力军事行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经受住了复杂形势和严峻斗争考验。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增多。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要求:
全军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要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思想立起来,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立起来,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把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立起来。要强化战斗队思想,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各项工作和建设、各方面力量和资源都要聚焦军事斗争准备、服务军事斗争准备,推动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有一个很大加强。
要深化战争和作战筹划,加快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建设,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坚持问题导向。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共同把我们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建设得更加强大、更有战斗力。